水中油傳感器是監測水體中油類物質含量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油田、煉油廠、污水處理廠等場景。由于油類物質具有粘性和吸附性,傳感器長期使用后容易沾染油污,影響檢測精度;而不當的保存方式也會導致傳感器性能下降。因此,掌握科學的清洗方法和保存技巧,是維持傳感器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。 一、日常清洗 常規清洗需遵循“使用后即清潔”的原則。每次檢測完成后,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傳感器探頭表面,去除殘留的水樣和浮油。對于輕度油污,可將探頭浸泡在清水中5-10分鐘,再用軟毛刷輕輕刷洗,注意避免使用硬毛刷刷洗光學鏡片或敏感部件,以防劃傷表面影響檢測信號。沖洗完成后,用潔凈的軟布吸干水分,確保探頭表面無水滴殘留,防止水分蒸發后形成油膜附著。 針對頑固油污需采用專用清洗劑。當傳感器檢測高濃度含油廢水后,探頭表面可能形成固化的油膜或油垢,僅用清水難以清除。此時可使用中性清洗劑(如專用油污清潔劑、弱堿性溶液)浸泡探頭,浸泡時間根據油污厚度調整(通常10-20分鐘),待油污軟化后用軟布擦拭。若油污仍有殘留,可蘸取少量酒精(濃度75%左右)輕輕擦拭,但需避免酒精接觸傳感器的密封膠圈,以防腐蝕老化。清洗完成后,必須用大量清水沖洗殘留的清洗劑,防止化學物質影響后續檢測。 特殊部件的清洗需格外謹慎。傳感器的光學窗口、電極等核心部件直接影響檢測信號,清洗時需使用專用擦拭紙或鏡頭布,按同一方向輕輕擦拭,避免來回摩擦造成劃痕。若光學窗口沾染指紋或油漬,可先用專用鏡頭清潔劑噴灑在擦拭紙上,再進行擦拭,確保表面潔凈透亮。對于帶有流通池的傳感器,需定期沖洗內部管路,可通過設備自帶的清洗功能通入清水或清洗劑,清除管路內的油污堵塞。 二、深度清洗 每月需進行一次深度清洗,徹底清除隱蔽部位的油污。先拆卸傳感器的可拆卸部件(如保護罩、濾網),用清洗劑浸泡后刷洗,去除附著在縫隙中的油污;再檢查探頭與線纜的連接處,若有油污堆積,用棉簽蘸酒精擦拭干凈,確保連接部位干燥清潔。深度清洗后,需重新安裝部件,注意安裝順序和松緊度,避免因安裝不當導致漏水或檢測異常。 清洗效果的驗證不可忽視。深度清洗后,可將傳感器放入純凈水中檢測,觀察基線值是否穩定——若基線波動較大或明顯偏高,說明仍有油污殘留,需重新清洗。必要時可通過檢測標準油溶液驗證精度,若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超過允許范圍,需進行校準后再投入使用,確保清洗后的傳感器能準確反映水中油含量。 三、短期保存 短期停用(1-7天)時,需做好防潮和防污染保護。清洗干凈的傳感器應保持干燥,可將探頭套上潔凈的保護帽,避免灰塵、油污沾染;若傳感器帶有流通池,需排空內部積水,防止微生物滋生或藻類附著。保存位置應選擇陰涼、干燥的環境,遠離油污、化學試劑等污染源,避免陽光直射和溫度劇烈變化,防止傳感器外殼或線纜老化。 若短期保存期間需頻繁使用,可將傳感器浸泡在清水中(如蒸餾水、去離子水),但需每天更換一次清水,防止水質變質污染探頭。使用前需取出傳感器,用清水沖洗表面,吸干水分后再進行檢測,避免水中雜質影響初始讀數。 四、長期保存 長期停用(超過1個月)時,需進行徹底清潔和防護處理。先按深度清洗流程處理傳感器,確保無油污、清洗劑殘留;再將探頭表面擦干,在金屬接口處涂抹少量防銹劑(如凡士林),防止氧化生銹;最后將傳感器整體放入專用包裝盒,填充緩沖材料固定,避免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的碰撞損壞。 儲存環境需嚴格控制溫濕度。理想的儲存溫度為5-30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70%,避免在低溫環境中存放(防止部件凍裂)或高溫高濕環境中儲存(防止霉變、腐蝕)。定期檢查儲存狀態,每3個月打開包裝查看傳感器是否完好,若發現保護帽內有冷凝水或探頭表面返潮,需重新干燥處理后再密封保存。 線纜和配件的保存也需同步關注。傳感器的線纜應避免折疊、擠壓,可盤繞成適度圓圈并用扎帶固定,防止內部線芯斷裂;配套的校準液、清洗劑等耗材需單獨存放,遠離火源和熱源,按其自身儲存要求保管,確保下次使用時有效。 五、結語 水中油傳感器的清洗和保存看似簡單,實則直接影響設備的檢測精度和使用壽命。日常使用中,需根據油污程度選擇合適的清洗方式,及時去除積累的油垢;保存時則需根據停用時間長短采取針對性措施,避免污染、老化等問題。通過規范的清洗和科學的保存,能讓傳感器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,為水中油含量監測提供準確、可靠的數據支持,在水環境管理和工業污染防控中發揮穩定作用。
水中油傳感器的清洗和保存:http://www.uoeh.com.cn/newss-8949.html |
|